8月18日至19日举办的晋阳湖数字经济展,汇聚了44家全国经济领军企业、省内骨干企业和山西省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京晋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京晋电子中心”),携“光函数”“它思科技”“紫为云”“苹芯科技”“源清慧虹”等优质孵化项目亮相展览。
清控科创科技科服集团副总裁、京晋电子中心负责人杜劭君介绍,作为国内首个在电子信息领域围绕成果转化并于地方产业化的飞地合作项目,京晋电子中心在北京的研学机构和山西产业之间搭建起了一座“科技发展之桥”。
智能感知系统 让钢材生产监测实时、准确
“‘省-校-企’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典范”——晋阳湖数字经济展京晋电子中心展区,这几个大字格外醒目。杜劭君介绍,这是京晋电子中心最靓丽的名片,“京晋电子中心充分发挥政府、高校、企业三方优势,致力于链接、培育清华大学顶尖技术成果产业化落地,引进一批高质量项目,赋能山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塑造了产学研‘双向促进闭环’链条,探索出‘北京孵化、山西转化’的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亮相展览的光函数科技,是京晋电子中心孵化的项目之一。目前,该项目已经成立全资子公司,并落地山西,而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智能感知设备业。
现代智能化钢厂是钢铁企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这离不开智能感知。现代钢厂关键智能感知项目,便是光函数科技智能感知设备业中的一项,它将最新的光电技术与钢厂生产需求深入结合,研发出钢厂关键智能感知设备,可以精准掌握钢铁生产和冶金过程中的各项数据,提升企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目前,该公司研发的光谱炼钢动态控制系统、转炉内壁远程自动扫描设备、轧钢辊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等产品设备已与中国宝武太钢集团建立合作,进入深度测试试用环节。“光谱炼钢动态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转炉炼钢过程重点参数,精确控制炼钢终点;转炉内壁远程自动扫描设备,可以远距离扫描转炉内壁,对转炉炉衬状况进行自动精确检测;轧钢辊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则能实时连续监测和预警辊道状态,有效检测和预防辊卡阻对带钢或铸坯表面的擦伤。”杜劭君介绍,这些设备的研发成功,将解决现代自动炼钢工艺领域面临的瓶颈问题。
这些专业设备采用的核心技术,如光谱成像芯片和快照式光谱相机技术、小型化窄线宽太赫兹辐射源技术、高精度集成生化传感器技术等,均为国际领先或者国际首创,领先性强,拥有很高的技术壁垒。
引进高科技 助推智慧矿区无人化

矿山安全事故一直牵动着许多人的心,智能矿山建设将为矿山安全提供保障。京晋电子中心孵化的项目清杉科技,目前正依托山西丰富的资源优势,积极推动智慧矿山的建设。
例如,清杉科技依托公司的HARPS高精度区域定位系统、FARMAL实时三维高精度建图系统、无人驾驶单车智能和编队核心控制算法技术,提出了智慧矿区全流程无人化解决方案。
在露天矿区作业中,自动驾驶矿车的定位需要依赖卫星。而清杉科技自主研发的HARPS高精度区域定位系统,不依赖卫星信号,便可以在公里级区域内提供实时厘米级定位、测速、测姿、定向等服务,使矿车能随时准确定位。这套系统在世界范围内属于领先水平。
FARMAL实时三维高精度建图系统是一种便携式实时三维建图和导航系统,它融合了激光雷达、视觉、惯导、GNSS导航等多种信息,可以让处于自动驾驶场景下的矿车,清晰地知道自己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样子,进而决定接下来该进行什么操作。
除无人驾驶外,清杉科技还拓展了应用场景,如将无人驾驶与有人驾驶车队混编,完成矿区剥离土方运输的工作。未来,他们将在矿区拓展智慧化运营、智慧物流运输,为山西经济发展助力。
智能监测技术 让道路安全隐患无所遁形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驾车驶上一座立交桥,会感觉到晃动。有人甚至担心,桥会不会突然垮塌。事实上,立交桥出事的新闻也偶有发生。那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监测立交桥的安全隐患?
杜劭君介绍,源清慧虹的智能监测技术便可以通过监测提前探知风险。依托无线传感器网络、云服务、可视化等核心技术,源清慧虹针对桥梁、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监测管养现状与需求,逐步推出先进传感器系统、监测数据传输与管理系统、监测数据分析与损伤识别、桥梁隧道早期预警管理、安全评估及辅助决策应用等。这些系统应用场景很多,例如,可以针对异常事件进行高频采样,全过程细节记录。还可以进行动态称重,与交通控制系统联动有效预防重车过桥。而且系统设备功耗低,电池自供电续航可达8-12 年。
源清慧虹是源自清华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拥有相关自主知识产权80余项,被列为住建部科技示范工程项目。近两年来与山西交控、山西交科及山西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等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和赋能山西省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
相关链接:
京晋电子中心是由综改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清控科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支持创建,成立于2021年4月。自成立以来数字经济硬科技孵化项目成效显著,累计孵化30余个来自清华大学的前沿科技项目,涉及人工智能芯片及算法、新一代通信、物联网及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项目拥有相关知识产权500余项。招引落地山西的企业累计70余家,包含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17家。
中心已与300余家投资机构、产业联盟及行业协会建立了合作。此外,中心还引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限基金SEEFund二期落地综改区,以基金为线,串起产业链,将优秀硬核创业项目引入,为区域新兴产业的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贡献力量。
一系列成果,不仅让一项项科技成果落地,更为我省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杜劭君表示,未来,中心将继续发挥好 “政产学研用”深度对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和山西综改示范区及山西省发展数字经济的在京窗口作用,持续深化京晋两地全面战略合作,助力山西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杨晓燕)